- OLED電視或將掀起換機風潮
- 平面電視的出現,成功地取代了傳統(tǒng)CRT電視
- 2011年平面電視市場成長幅度由原來超過20%跌到10~14%
近來韓國2大電視制造商所發(fā)表的OLED電視原型機,深受各界關注,而在相關量產技術上落后的日本廠商,也掩不住內心的焦急,但究竟新一代OLED電視是否有機會成為液晶電視后的市場新霸主,依照過去經驗,推斷短期內恐難實現。
平面電視的出現,成功地取代了傳統(tǒng)CRT電視,其成功的原因除了本身在厚度及重量等條件做出前所未見的改良外,面板價格迅速的滑落才是其普及的最大助力。而如今主流的液晶電視市場再度呈現飽和,未來趨勢不明的情況下,全球電視制造商只能在各種不同功能的新產品上布局卡位,是以3D、LED、智能型在當紅時期,都被看作是殺手級產品,而韓國廠商在2012年美國國際消費性電子展(CES)發(fā)表的OLED電視,估計也不會是例外。
但其實回顧近期電視史,可發(fā)現早自2007年開始,平面電視產業(yè)便因市場價格不?;?,而不斷傳出將發(fā)生洗牌潮。積極尋找后路的廠商,在2009年由于白光LED應用電視面板背光技術成熟,使得品牌業(yè)者重新決定加入當年滲透率僅3%的LED電視市場。同一時期,3D電視也逐漸崛起,并搭上3D電影的熱潮,此時電視廠商也將3D電視視為再次翻轉市場勝負的契機。
而后在2010年,隨著網絡發(fā)展成熟,強調藉由網絡延伸多元娛樂的Smart TV則成了此次的平面電視市場中的新明星。繼LED TV及3D TV后,電視龍頭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在SMArt TV上的布局依然較其他品牌積極,甚至曾喊出“LED TV是三星;3D TV是三星;Smart TV也是三星”的口號。
然而,充斥著上述各種新產品的平面電視市場,命運反而更加坎坷,從2011年開始,更發(fā)生需求大幅降低,先進國家經濟停滯,終端消費力道不振,市場成長幅度由原來超過20%一舉砍半跌到僅余10~14%。同年,多家日本電視大廠均出現前所未見的虧損,減產、關廠、裁員等消息,在2011年下半年不斷傳出。
當年眾所期待的美國年終商戰(zhàn)中,盡管表面上銷售狀況看似良好,但仔細探究便可發(fā)現,其平面電視價格已滑落到歷史新低,43吋品牌電視平均價格僅199美元,對于被稀釋的利潤,廠商只能硬撐。
觀察此過程,可發(fā)現電視需求下滑主要可歸咎于3大因素,1為整體經濟狀況不佳,消費者預算有限;2為硬件發(fā)展已成熟,要有重大突破已然不容易,導致差異化也極為困難,如此一來在消費者看來,稍微改良的規(guī)格,既然對于本身收看電視的行為沒有太大影響,自然不會有換機的必要;第3則是因為便攜式產品及網絡娛樂,已深入每個消費者的生活并改變其習慣,令電視不再是家庭娛樂界的寵兒。
對此,Nikkei ElectrONICS雜志曾指出,只顧著發(fā)展電視硬件的市場架構已然遇到瓶頸,廠商必須另外找尋新的附加價值,而文中也為電視的未來提出了3個建言,分別為搭上社群網站風潮、與智能型手機(Smartphone)結合,以及與便攜式產品明顯相異的畫質。
無論未來趨勢是否一如上述,在此環(huán)境下,韓國廠商欲推出OLED電視搶得先機,將面臨2個挑戰(zhàn),一方面,其制造成本估計仍偏高,售價將難以為一般消費者接受;另一方面,其硬件上的進步是否足以驅動消費者購買仍是未知數。
在最壞的情形下,難保OLED電視不會成為第2個等離子電視,而對于現今的市場來說,如何創(chuàng)造需求,是個最簡單,也是最困難的問題。